背景图

好家风,才是家庭真正的财富。

来源:金海岸娱乐 作者:金海岸娱乐 日期:2023-06-03 20:42

19年9月10日,在我国第35个教师节,马云宣布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。并坦言像教育、公益、环保这样的事情,自己未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做。

  对马云来说,老师一直是他颇为看重的身份,直言退休后将回归教育事业。

  “作为一个老师,我们特别希望,我们的学生超越我们,希望学生是快乐的、希望学生是健康的,希望学生的未来是光明的。我相信只有老师自己是健康的、是快乐的、是内心光明的,才能照亮更多的人。”马云说道。

  常言道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。而一个好的家风,则是一个家庭真正的财富。

1.好的家风,助勤俭之行

  “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;能勤能俭,永不贫贱。”被誉为“千古完人”的曾国藩后裔绵延数代,颇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,奥秘便是有良好家风的加持。其中,对俭与勤的重视留给我们颇多借鉴之处。

  “俭”

  长久以来,曾国藩惯以廉率属,以俭持家,“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”。因看不惯京城子弟挥霍无度,便把子女乡下安置。

  除了日常饮食以简单的素食为主外,在穿戴方面更是简朴,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。

  故此,曾国藩便在家书中告诫女儿:“衣服不宜多制,尤其不宜大镶大缘,过于绚烂。”

  “勤”

  除了“俭”,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则是“勤”。

  俗话说:“成由勤俭败由奢”。“勤”体现在家庭里,便是兴家之道。

  曾国藩在写给次子曾纪鸿的信中曾说:“尔年尚幼,切不可贪爱奢华,不可习惯懒惰。无论大家小家、士农工商,勤苦俭约,未有不兴;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”。

  公务再繁忙,曾国藩总会抽出时间给子女写信,畅聊生活,帮他们修改诗文,做好每日精进。

  对于家务事,曾国藩对子女的要求也是颇为“苛刻”。扫屋、抹桌凳、收粪、锄草等家务无不涉及。看似“不近人情”的背后,实则是曾国藩数年行为习惯沉淀。

  无论是对自己,亦或是对家人,曾国藩都始终坚信:笨鸟先飞,勤能补拙。得益于良好的家风,曾国藩之子,个个勤俭谦恭,才人辈出。

好家风,才是家庭真正的财富。


2.好的家风,积友善之心

  《周易》上曾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这点在范仲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
  身为北宋朝廷重臣,范仲淹任职期间常救济学子,减少徭役,善行惠泽天下。

  众所周知,北宋时期,土地兼并现象严重。豪门大族土地千顷,平民百姓流离失所,苦不堪言。

  为改变这一现状,范仲淹花钱购买数千亩良田,并加以改造,变成公益田,以缓百姓饥寒之苦。后来,战乱四起,所建田地惨遭破坏。继承其善心的子孙后代,便扛起公益田复兴的重任,几次被毁,几次重建。

  人而好善,福虽未至,祸其远矣。范仲淹后世子孙秉持其“存善心,行善事”的精神命脉,从宋朝到清末,范氏家族兴旺不衰。

  无独有偶,被大众誉为“千年名门望族”的钱式家族,也是行善基因的持有者。

  《钱氏家训》曰:“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,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;持躬不可不谨严,存心不可不宽厚。

  信交朋友,惠普乡邻。恤寡矜孤,敬老怀幼。救灾周急,排难解纷......”

  一言以蔽之,便是做人要持有好善之德,利他之心。如此,方能福泽深厚,子孙延福。

3.好的家风,立远大志向

  “文字鬼才”马伯庸曾言:“一个家族的传承,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。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,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。”

  “古董有形,传承无质,它看不见,摸不到,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,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,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。”

  晚清名臣左宗棠23岁时自题对联明志:“身无半亩心忧天下,读破万卷神交古人。”

  细细梳理左宗棠的一生,从办理洋务、主办福州船政局到收复新疆、抗击法军,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。

  而对于家风家教,左宗棠也是丝毫不含糊。时常告诫子女“志患不立,尤患不坚”、“小时志趣要远大,高谈阔论固自不妨”。

  在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方面,左宗棠的观念颇为“另类”。比起让子女走科举晋升之路,反而更希望他们脚踏实地,成为“经世致用之才”。

  不患才不及,而患志不立。志向引领行动、行动考验志向。人生路途漫漫,在遭遇挫折或逆境时,如何坚守信念、矢志不渝,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都需作答的命题。

  但请始终相信,勇立志向,并为此执着付出的人,终会奏响梦想的交响乐。

  “欲造优美之家庭,须立良好之规则。”古往今来,青史载册。在五千年悠长的历史长河中,家风文化意蕴丰厚。

  一如董卿所说:“其实家风,就是这个家庭的父母或者长辈所倡导的,并且能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形成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道德氛围。”

  如有传家久的修养,在行走世间时,便会随身携有一股来自家的底气!